德國人的摳門
十余年前負責德國對華獎學金工作,故而經常參加德國駐華使館舉辦的各種酒會、招待會。每當接到德國使館的邀請,同事們都要事先商量:“要不咱們先吃點飯再去?省得回家再吃了。”既然德國使館請客,為何還要自己吃飯呢?原因很簡單:在德國使館吃不飽。除了幾個熱菜之外大都是冷餐,剩下就是各種飲料了。酒水雖然管夠,但自助性質的正餐并不特別豐盛。對中國人而言,這哪里是宴會?可能是聽到了中國人的抱怨,德國使館的酒會逐漸與中國接軌,熱菜慢慢也多了起來。但這是后話。
在德國留學期間,一開始都在學校餐廳吃中飯,每頓飯大約5馬克左右,相當于20元人民幣。這對當時的中國人而言,應該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為了節省費用,也向德國同學那樣自己“帶飯”。所謂的飯不過是幾片面包夾了點黃油奶酪而已。一天,我和幾個德國同學坐在教室門前的凳子上享用午餐,突然發現不遠處一個教授坐在臺階上啃面包,喝可樂。為了不讓教授尷尬,我悄悄把臉轉過去。
此后幾天我發現,其實并不是只有一個教授在啃面包,很多熟悉的老師也和我們一樣在“享用”相同的午餐。我以為教授會因為寒酸的午餐而難堪,沒想到他們絲毫沒有這樣的想法,居然大大方方地邊吃邊和我們聊天。末了還把錫紙里的面包屑抖了抖,放在手心上,然后放進嘴里。最后,喝了幾口自帶飲料,午餐這樣就算完事了。教授沒有尷尬,我倒是替他們難為情了:德國教授收入相當豐厚,屬于中高層收入水平了,干嘛還如此摳門?
我的好朋友于爾根是家庭的頂梁柱,換句話說家里的所有費用都需要他來支付,因為他的夫人自結婚后未再工作過。雖然一個人掙錢,但作為高級工程師,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他們一家不僅住在富人區,而且還是自己買的別墅。于爾根上班期間,夫人就和鎮里的女人們舉行各種聚會,到點后才回家做飯。我在這一家生活了整整3個月,發現他們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每個周末于爾根一定會帶著夫人和兩個孩子到餐館享用晚餐,我是他們一家的客人,當然也一起去吃飯。除此之外,其余時間都是在家里吃。我注意到,于爾根一開始吃飯很慢,等到夫人和孩子都吃飽了才加快速度吃,而且把各種餐盤全都“打掃”得干干凈凈。我戲稱于爾根是餐桌上的“清潔工”,他也樂呵呵地承認。
一次,我帶幾個企業家去德國考察。會談結束后,威斯巴登市市長請我們幾個人吃飯。事先我們就知道市長要宴請,所以大家都做好享用大餐的準備。以中國人的理解,宴會應該在市政府宴會廳舉行。沒想到市長把我們帶到一個餐館,每人點了一個沙拉及一盤菜(包括土豆、面條或米飯),此外還有葡萄酒和啤酒。同行的企業家問我:“這算是宴請嗎?”我回答:“當然是”。第一次出國的企業家又問:“既然是宴請,為何才一人一份?”我告訴中國企業家,即便是宴請,德國人也是每人一盤,并不會上滿桌的菜,大家你一筷我一筷地互相分享口水。飯后,市長掏錢買單。見市長沒有要發票,中國企業家又問我:“這頓飯到底是誰買單?是市政府公款嗎?”我說:“是市長自己掏腰包請客。”企業家終于醒悟過來:原來是自己掏錢,怪不得這么摳門。
德國人對吃如此摳門,可能與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有關。德國人認為:“Essen für Leben”(吃為了活著),而中國人則是“Leben für Essen”(活著是為了吃),兩種不同生活的理解,造成了完全相反的飲食文化。
那么,什么是德國人的生活態度呢?以下一些生活細節可能有助于揭開德國人對生活的真正看法。
德國人的擺譜
旅游是德國人最普遍的愛好,也很可能是德國人除了吃住之外最大的支出。德國休假時間是全世界最長的國家之一,對德國人而言,早在一年之前就把第二年的休假時間、目的地都規劃好,甚至連旅行社都找好了。休假對德國人是雷打不動的事情,一般不會輕易做出改變,除非是旅游目的地國家發生戰亂或自然災害。有錢的人會選擇到國外,特別是亞洲、美洲甚至非洲等遙遠的地區,錢少點的在歐洲范圍轉悠,例如到西班牙的馬約卡島。馬約卡島(Mallorca)是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中的最大島嶼,也是德國人最喜歡度假的西班牙島嶼。島上的德國游客之多和
德語的普遍使用程度甚至讓人懷疑是否真的離開了德國。有人戲稱,馬約卡島是德國的第17個州(德國共有16個州),難怪有德國人說,德國政府應該把馬略卡島買下來。
即使是最沒有錢的人也要想法到德國的其他城市轉一圈,盡量在太陽下暴曬,把皮膚曬黑。回到居住地后,有意把外衣脫掉,漏出脖子上黑中透紅的皮膚,目的是向他人顯擺: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旅游了。如果真是到國外旅游了,那么在國外的見聞肯定是很長時間和朋友聊天的主要內容。
德國人的第二大愛好是看書,買書成了他們重要的一項日常開支。我的好朋友沃爾夫朗博士畢業后到東德一個小鎮去當牧師,其夫人伊麗莎白在教堂做專職的鋼琴師。他們拿的是固定工資,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但談不上富裕。夫婦倆很好客,經常邀請我去他們家玩。德國人吃飯比較簡單,面包、黃油、果醬、奶酪、蔬菜沙拉和泥腸而已,至多還有一鍋熱面條或土豆。可能他們還理解不了中國皇家一頓飯60道盤子、送菜精確到秒的奢華,所以吃飯就這么將就。偶爾也會到花園里燒烤,喝點小啤酒,這算是他們最有情調的吃法了。
但讓我震撼的確是他們的書房。這是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一間是主人臥室,一間是客房,另外一間是書房。書房很寬大,大約二十多平米。房間三面墻上全是書架,塞滿了各種書籍,而且大都是精裝。德國書籍很貴,每本大約在20-50歐元之間,按當時的匯率折算,相當于人民幣200-500元。而牧師的工資并不很高,尤其在德國東部地區,他的工資每月才2000歐元左右,而夫人的工資更低,還不到1000歐元。沃爾夫朗告訴我,他有2000多冊藏書,如果按照每本平均30歐元計算,藏書的價值就達6萬歐元。我問他:“這些書都是買的嗎?”他告訴我,大部分是自己買的,也有少部分是別人贈送。
我到過的德國家庭,毫無例外都有一間書房,而且書籍很多。德國人把書買來可不是擺設,而是認認真真地閱讀。我在巴登州于爾根家住了三個月,每天晚上都在花園的躺椅上聊天。每當我提出問題的時候,如果不能解答,于爾根都會說:等等,然后到書房把書取出來,詳細給我解釋。如果沒有讀過,我相信他很難這么快就找到相應的書籍。當然,也有可能是書籍分類合理的緣故。不管怎么說,愛書是德國人普遍的特性。
正因為對書的喜愛,所以對德國人而言,如果上門做客或遇到朋友的生日,送書可能是很好的選擇。與其他東西相比,書是很有面子的禮物。我清楚記得,在德國生活期間,收到最多的禮物就是書籍,回國時坐的是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的飛機,這家公司對包裹重量要求很嚴格,所以只好忍痛把書籍全扔了。
責任編輯:學術中心
授課教師
特色服務
內部講義
免費重讀
外教1對1口語模考
實時互動循環直播
全程1對1督導
臨考預測
-
開班日期:2023-03-16
-
開班日期:2023-03-23
-
開班日期:2023-03-16
-
開班日期: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