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0-2390
小標識有大市場。80%的德國人都有過僅憑產品標識就做出了購買決定的經驗。而市面上的各種食品標識有數百個之多。到底數量幾何,沒人知道,而且也根本數不清,因為不斷有新標識面世。“任何人都能發明個什么產品保證,設計個Logo,然后把它貼在自己的產品上”,“食品觀察”網站的安德里亞斯·溫克樂(Anreas Winkler)說,而很多所謂的質量標識其實不過是廣告設計而已。其表現的內容,根本沒什么標準可循,更談不上經過檢驗。
圖標從左至右,由上至下的依次代表:公平貿易標識,海洋管理委員會標識,產地標簽,有機標識。
而有些認證標識往往會讓消費者落入虛假宣傳和故意誤導的騙局中。
帶有“不含”字樣的標識
“不含口味增強劑”,“不含人工香精”,“不含添加劑”——盡管這些聲明都以一種看似嚴肅的標牌出現在商品包裝上:但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商品標識,而只是配料說明而已。Label-online的項目負責人薩菲爾·羅伯特(Saphir Robert)解釋道,即便這些配料說明屬實,這些經常在食品廣告中出現的字眼,往往也是斷章取義的文字游戲。
如果某個生產商棄用味精,他往往會用酵母味素代替,而這兩類東西都差不多。而香精往往并不像消費者想象的那么自然。如果包裝上寫著“天然香精”,那必須提取自天然原料,不過所謂的天然原料很可能是鋸末。“消費者無論如何都應該看一看包裝上用小字印刷的配料表”,羅伯特說。
但“不含轉基因標志” (Ohne Gentechnik-Siegel)就不同了。消費者保護組織推薦帶有這個標識的商品,因為這是由國家監管頒發的標識。但另一種無轉基因標識“frei von Gentecnik”的標準就并非絕對了:帶有該標識的肉類、雞蛋和牛奶可能來自那些在規定日期內使用轉基因飼料飼養的家畜。
質量管控標識,只是商品廣告的另一種形式
“經過驗證的高品質”,“嚴格監管的種植方式”:這些標識意圖表明商品不凡的品質,但這說辭實在空洞無物。“哪有不經質量控制就能流入市場的食品?”,aid信息機構的哈拉爾德·賽次評論道。
有些驗證標識毫無意義,比如費森尤斯研究所頒發的質量標識。“一般情況下,這類標識表明企業的質量管理更加嚴格”,巴伐利亞州消費者保護中心的丹妮埃拉·克雷爾說。但實際情況是該標識的檢驗要求,并沒有比國家規定的更嚴格,而消費者對相關標準也一無所知。
自我標榜高質量的標識
“高級”,“金標”,“最強”,“某某佳品”。這些貌似標識的說辭只是商家的廣告而已,根本沒經過驗證。
而有些機構頒發的此類標識也讓人心存疑問。比如,《食品報》向各類食品中最暢銷的100種產品頒發了“頂尖品牌”標識。而這些產品的大賣,是因為質量可靠還是因為營銷得法,就無從得知了。相比之下,《食品實驗》雜志頒發的“年度產品”標識更有說服力一些。這個稱號來自消費者的問卷調查。不過候選產品還是由雜志社自己挑選的。
傳統工藝標識
“使用古老的傳統工藝”,“古法良方”:這些標識看起來似乎歷史悠久,但對所謂的傳統是什么,存世多久,都語焉不詳。在食品投訴網站Lebensmittelklarheit.de上,消費者保護中心建議消費者:無論商品包裝看起來有多復古,都要仔細閱讀配料表。如果配料表上頻繁出現人造添加劑或復雜配料,那肯定只是假借傳統之名罷了。
但有個標識大不一樣——歐盟的GTS標識,即“有保證的傳統特產”標識,它確保了該產品使用了與傳統一致的生產工藝。比如,馬蘇里拉奶酪常常貼有這個標識——但這個標識的缺點也暴露無遺。你會發現,作為一種傳統的意大利奶酪,無論是出產在意大利,還是某個北歐國家,都有資格貼上這個標識。
農莊標識
“幸運農莊”,“歡樂農莊”,“忠厚農民”:很多大型食品集團也喜歡在他們的產品上印上這樣的標識。有時候包裝上還有所謂農莊的圖片襯托著產品,顯得格外可信。不過,即便真有農莊起了這么一個喜人的名字,也并不代表它的產品質量就一定好。
這些標識意圖喚起人們對非工業化、傳統農業的想象。消費者中心批評道:“我們認為,企業的名稱、產品的描述和表現,不應暗示某種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的生產方式。比如,乳品或肉類產品不應使用牲畜在草地上自由生活的形象,這會讓消費者產生錯誤的聯想。”
責任編輯:學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