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塞羅(Otello)是作曲家威爾第1887年完成的一部歌劇作品,腳本作者博依托(Arrigo Boito),改編自威廉·莎士比亞1604年的同名戲劇。
簡介:
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威爾第的《奧塞羅》刪去了莎翁原著中的第一幕,以其第二幕第一景暴風雨場面開始歌劇,狂亂不規則的音樂象征著奧塞羅暴烈的個性,而原著第一幕中的一些細節都安排在后來的幾首二重唱中。威爾第只為劇中的主要角色寫獨唱曲,這樣即可突出其重要性,又將他們的內心世界表達清楚,而戲劇性沖突則靠重唱及聲部對位來表現。如第二幕花園中的重唱,三種不同風格的曲調暗示了黛絲德蒙娜、奧塞羅和依阿戈之間悲劇性的沖突。之后的四重唱氣氛更加激烈,出現了三層交叉的沖突,互相不知道心意的奧塞羅與黛絲德蒙娜,以及他們與暗地里謀劃陰謀的依阿戈,為了黛絲德蒙娜的手帕與丈夫發生爭執的女仆伊米利婭,四個人之間隱含的危機在舞臺上呈現出尖銳的諷刺意味。威爾第為幾個主要角色寫了代表他們各自個性的音樂,當中只有奧塞羅的音樂會轉變,當他落入依阿戈為他所設的陷阱時,他唱起了代表依阿戈的回旋式旋律,而當他懷疑妻子不忠時則用屬于黛絲德蒙娜的旋律來諷刺她,這種角色之間的音樂借用暗示出人物性格的復雜化。另外,威爾第安排了兩個音樂動機來串聯起整個悲劇性的劇情,第一幕預示混亂與陰謀的“飲酒歌”以及第四幕黛絲德蒙娜所唱得預示悲劇結尾的“楊柳歌”。
整部歌劇音樂的發展象征著奧塞羅人格的轉變。一開始,他以高貴勇敢的英雄姿態出現,但暴風雨的主題預示了他個性中的暴烈,接著依阿戈設計陷害他,他的內心從懷疑到震怒到殺機浮現,音樂也不斷地從平靜到狂亂。其中分化出一對矛盾,就是奧塞羅對于妻子的信任,代表依阿戈的回旋式旋律充斥著詭異邪惡的感覺,整個信與不信的過程中反復出現這種旋律,最后由奧塞羅唱出,暗示著他已徹底受依阿戈的控制,對妻子的感情由愛至恨。從恨中引發出的便是死亡的主題,愛情的動機伴隨著奧塞羅的幸福平靜與快樂,懷疑的動機則使他受著嫉妒的折磨,痛苦、狂暴,進而出現殺人的動機,這時音樂層層交織達到了高潮,然后一個回落,矛盾的出現了悔恨的主題及愛情的動機,緊接著重復殺人的動機,代表了奧塞羅精神上最終的崩潰,這個看似能夠征服一切的英雄選擇了自殺來結束他悲慘的命運。
這部歌劇1887年2月5日于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首演轟動了全城,民眾聚集在一起久久不肯離開,他們口中高呼著:“威爾第萬歲”。也確實,威爾第用這部歌劇史上最偉大的杰作之一《奧塞羅》打破了他在《阿依達》之后長久的沉默。
責任編輯: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