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互認制度是核定學歷、學位,計算學習量,認定學生在國外培訓學習經歷的重要工具。”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近年來,中方一直鼓勵和支持與國外高校開展學分互認和學生交流,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中外合作辦學和校際交流,已成功在校際間開展了學分互認的試點。“下一步,我們希望能加強同歐方的政策交流與溝通,推廣試點院校的成功經驗,借鑒歐方學分轉換和激勵體系建設中的良好做法。”陳寶生說。
歐盟委員會教文總司文化政策主管尤莉安女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最近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歐盟國家教育部長會議開得很成功,雙方達成多項共識,相信歐盟和中國政府在學分互認和人員平衡流動方面會有新的突破,從而使歐中人文交流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為提高中歐高等教育體系兼容性,消除中歐高校人員流動障礙,實施結果導向教育,中歐雙方2013年啟動了中歐調優聯合研究項目,開展中歐課程學分互認試點研究。目前,項目一期已順利結束,項目二期已正式啟動。中國已與意大利、德國、法國等19個歐盟成員國簽訂了相互承認學位、學歷和文憑的協議。中國與歐盟國家簽署了80多項雙邊教育合作協議,中歐在華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574個。
“現在我們已經在教育領域有了堅實的合作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努力,促進學術合作,擴大學生學者流動規模,為我們教育體系的現代化尋找一種共同語言。”歐盟教育、文化、青年和體育委員瑙夫勞契奇日前表示,歐盟將與中國一道共同推進中歐調優聯合研究項目,以擴大歐盟與中國的雙向留學規模。“教育和年輕人決定著歐中關系的未來,加強教育交流可以促進我們相互認知和理解,從而搭建歐中關系健康發展的心靈溝通橋梁。”
為了推動中歐學生雙向平衡流動,瑙夫勞契奇在北京參加中國—歐盟國家教育部長會議時宣布,歐盟伊拉斯謨世界計劃中國窗口項目將向更多中國學生學者赴歐學習交流提供資助,2016年該項目就向500多名中國留學生提供資助,同時向500名中國大學學者赴歐交流提供資助。(人民日報布魯塞爾、巴黎、倫敦11月14日電)
中歐雙方在國際教育領域的持續性深入合作,將不斷發掘教育交流的新亮點。多項雙邊教育合作協議的簽署,使未來合作中的機遇與可能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泓鈺學校通過開拓藝術特色教育國際化開放辦學的思路方式創新,在與國際知名院校合作,實現人才聯合培養與合作辦學,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也讓我校有信心創設更多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項目,為中國更多的各類院校搭建合作橋梁,提供更多優質的語言基礎教育課程和專業強化課程,共同實現莘莘學子的求學夢。
泓鈺學校,教育部“十二五”重點課題教學基地,小語種特色發展研究立項單位,國際高端藝術(美術/音樂)教育基地,意大利國立高校官方招考基地,意大利語官方考試考點,中國第一家小語種培訓學校,成功為30000余名學子提供高品質意、德、法、西語等精品課程。泓鈺學校北京總校與全國50多個分校均可報名,咨詢熱線:400-990-2390。
責任編輯:泓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