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作家和藝術評論家烏貝托艾科(UmbertoEco)在談到意大利設計時不無自豪的說"如果說別的國家有一種設計理論,意大利則有一套設計哲學,或許是一套設計思想體系。"
二戰結束時,意大利幾乎是在一片廢墟上重建家園。40年代末的意大利設計還完全是為了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功能主義的大批量產品。進入50年代,意大利設計即開始實施"實用加美觀"的設計原則,1951年的米蘭3年展向世界展示意大利已開始自己的設計運動,"藝術的生產"(The Production of Art)成為意大利設計師的新口號。經過設計師們的努力,70年代名為"意大利,家用產品新風貌"的展覽在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地展出,從此確立了意大利設計的世界性地位。由于意大利設計師的杰出成就,意大利甚至形成了"設計引導型生產方式",使意大利的設計和生產形成了良性循環。這種生產方式既肯定了設計師的才能也提高了整個國民的生活質量。
意大利的設計師在每一件設計品中既注重緊隨潮流,重視民族特征地方特色,也強調發揮個人才能。意大利的設計既不同于商業味極濃的美國設計也不同于傳統味極重的斯堪的那維亞設計。他們的設計是傳統工藝、現代思維、個人才能、自然材料、現代工藝、新材料等等的綜合體。與其它國家的設計師相比,意大利的設計師更傾向于把現代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和文化來操作。
將經久不衰的拜占庭建筑、羅馬式建筑、巴洛克建筑、哥特式建筑充分融合,形成了現代意大利建筑。紅色緩坡頂,厚實的墻體,拱形的門窗,精雕細琢的檐口,鐵藝欄桿,亮麗、溫暖的色彩,優雅又不失自然,柔和又獨具魅力。這種建筑風格依托藍天白云的秀麗自然風光,在世界建筑史的長河中增加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意大利半島三面瀕海而又多山地,所以意大利建筑都是因其具體的山坡地勢而建,隨自然地勢引導出中軸線,開辟出一層層臺地,分別配以平臺、水池、噴泉、雕像等,然后在中軸線兩旁栽植高聳的植物如黃楊、杉樹等,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協相生。由于地勢高低差距很大,建筑師利用地勢,使水由高至低,分別呈水瀑,水梯,在下面利用壓力形成噴泉,在最底層匯聚為水池。精致的建筑中常有為欣賞水流聲音而設置的裝置,甚至有意識地利用激水之聲來形成旋律。周圍的花壇整齊對稱,顏色清新自然,與建筑的明快色調形成一定的對比,能抓住人們的眼球。
紋理清晰的天然石材基座、大氣典雅的米色墻體、跳躍活潑的艷麗屋頂帶來的色彩豐富的三段式建筑,仿佛唯美的音符也在其間流躺,在日益同化的城市中引人注目與駐足,讓人流連忘返。意大利人是幸運的,優美的自然風光、舒適宜人的氣候、富饒充實的土地,連街邊建筑都是一種美學典范。
小語種學習資訊請登陸泓鈺學校官網,或撥打咨詢電話:400-990-2390
責任編輯:泓鈺學校